首页 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:史上第一国门皇子

塞北寒烟耀九州 第71章 又一轮新的开始

  兰县巡查在清晨就赶到了兰县。

  简单来说,就是由北方总督,陕西布政司,按察司以及都指挥使司共同构成的联合调查组,针对兰县灭门案进行专项调查,并处置相关财务。

  所有人,也包括朱棖,要配合巡查的问询和调查。

  “殿下在事发之时在什么地方,在干什么,又是如何得知马匪灭门一案的消息,在得知消息之后,做了什么。”

  “这其中都有谁能作证,请殿下事无巨细说清楚,也请殿下不要让下官难做。”

  对朱棖进行询问的是北方总督府刑事参政,官职叫廷御使大夫、北方总督府御史中丞、刑事参政,职责范围,总领北方按察司事务,归北方总督府管辖。

  用句更精细的概括,这就是北方朝堂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集合体。

  此时的御史台还没有改为都察院,这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北方实权大佬。

  不仅仅朱棖愤怒,整个塞北甚至朝堂,也在震怒。

  这件事需要要有一个结果。

  不过,朱棖所提供的消息,也仅限于临洮卫令旗来报,之后的一切处理上面。

  肮脏的事情朱棖虽然得知,但毛骧有句话说的没错。

  他是朱家王朝老朱的儿子,为了维护朱家王朝的统治,他就必须要接受无法明说的黑暗。

  就算是亲军都尉府有人将消息泄露出去,这件事也只会止步于毛骧,是毛骧擅权专行。

  问询很快就结束,随着刑事参政的离开,王府再一次的恢复了平静。

  这件事朱棖插不上手,也不会去插手干预,最终的调查结果如何,就看这些人能够调查到什么程度。

  然而。

  灭门一案相比较整个大明王朝来说,仅仅是浩渺湖面上丢入的一颗石子。

  大明王朝该如何运行,还在照旧运转。

  而就在巡查抵达兰县的同时。

  礼部,陕西布政司,都指挥使司联名向蓝城王府发来了一封文书。

  “北上议和使团礼部鸿胪寺丞张立明在内二十七人抵达兰县,蓝城王府安排议和使团一应事宜,并护送议和使团进入北元境内!”

  而现在,议和使团已经行至金州台。

 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,让朱棖一愣。

  “议和,北上议和?”

  朱棖十分意外的瞅着文书内容,着实没想到。

  这议和个毛啊,塞北如今到处跟北元乱战,议和有点搞笑了啊。

  朱棖有点迷了。

  “春耕之前,脱火赤部必须撤退,殿下恐怕要做好参战的准备了。”朱棖将文书递给李希颜,李希颜说了一句话。

  见微知著。

  春耕是大明无法耽误的,实行屯田制的大明如果在春耕之前几十万大军跟北元空耗,会极其严重的影响到春耕之事。

  在春耕之前,无论如何,也要让至少一半的将士回归卫所,进行春耕。

  卫所屯田才是军粮的主要承担者。

  很快,朱棖就得到消息,这种事情,没有比问毛骧更便捷的了。

  大明此次派出了十二支议和使团,于一月前从应天出发,不仅仅北上议和,而是进行大面积的议和。

  云南的元梁王,青海的朵儿思,鞑靼土默特部,西藏的乌斯藏,新疆的吐蕃,北元的脱火赤部,北元朝廷,北元太尉纳哈出,北元大元帅王保保等十二支能威胁大明边境的敌人。

  鸿胪寺丞张立明所携议和使团二十七人,便是前往脱火赤部和北元国都和林。

 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议和。

  具体目的毛骧并没有告知,只是说静候佳音。

  已经近在咫尺了,朱棖当即迅速的安排。

  外交一直以来在华夏历史扮演着极其浓重的角色,也是各朝都非常重视的事情。

  无论是迎接外来使团和前往他国外交,都有专门的人来做。

  而这个张立明,便是洪武五年第一次和北元议和的人。

  北上一年北元四年未犯塞北。

  议和派也分不同的人,不同的事。

  而张立明便是主战派中的外交官,议和只是军事行动的需求,而非以议和来停止军事行动。

  此次张立明的北上,带着极其明显的军事色彩。

  朱棖进行着主观判断。

  远远的,在金州路看到一支豪华的行车座驾,华盖穹顶,玉帘飞檐,超乎规格,尽显奢华。

  临近之时,行驾停了下来,一人束发成冠的中年男子掀开玉帘走了下来。

  “下官张立明拜见蓝城王!”张立明手持节杖叩拜朱棖。

  朱棖上前搀扶道:“张爱卿一路舟车劳顿幸苦了,快随本王前去歇息。”

  张立国起身摇头道:“谢殿下恩典,不过,歇息就不必了,下官此行议和,在国在民,即刻北上,耽误不得。”

  朱棖点了点头,全凭张立明意愿,当即回道:“张爱卿有何需要尽管吩咐,一应所需本王竭力照办。”

  说着,朱棖摆手对身后骑兵下令道:“全军听令,护送使团北上。”

  呼噜噜的声音传来,朱棖所带百余骑逐渐让开了道路,前后左右护卫。

  “下官怎么敢让殿下护送,使不得使不得,殿下请上马车。”见到朱棖要骑乘护送自己,张立明急忙告罪。

  朱棖豪气十足的说道:“张爱卿不畏生死,甘入虎穴为我大明谋略,本王敬佩之至,如何使不得了,爱卿请速速上车,来了兰县,本王自当护送使团周全。”

  张立明略微犹豫,果断的谢恩后,转身上了车架。

  朱棖目视前往下令道:“出发!”

  这并非他的违心恭维,对所有使节,朱棖都由心的敬佩。

  大明和边境诸国的态度并不友善,跟北元的关系更谈不上和平,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那只是少数情况,盛怒之下哪里管这些。

  而张立明明知道大明不可能真正意义和北元议和,甚至于在他们一行人进入北元境内和元庭各方虚与委蛇之时,就会发动反击和战事,到时候使节团所面临的危机是无法想象的。

  可即便如此,使节团还是没有半分胆怯,信念坚定的前往北元议和。

  这样的精神和气势,令人心情沉重和血液沸腾。

  而这,又将是一轮新的开始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